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三国时期最佳谋者对决

后世有很多看法认为诸葛亮是治国理政的天才,却不善于指挥作战,这种看法的依据无非是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说诸葛亮是治世良才,才能可比管仲、萧何,但战场上的应变谋略不是他的擅长。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诸葛亮不仅治国能力出众,同样精于战场谋略和战术指挥。抛开三国演义的影响,正史记载诸葛亮四出祁山时的上邽--卤城之战便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唯一的一次正面对决。结果是以劣势兵力打得司马懿差点全军覆没,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破解敌方前后夹击攻势的会战。凭此战例,足以奠定诸葛亮一流军事家的地位。

我们今天就来解析一下隐藏在上邽--卤城之战中诸葛亮获胜的奥秘:

一、战前态势和当地地理特点:

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解析上邽--卤城之战,必须要了解上邽--卤城附近的战场地理环境。从地图上来看,卤城夹在上邽和祁山之间,而西汉水从祁山道而出,自南向东北,连接祁山和卤城。从上邽沿木门道,抵达卤城,约70公里,卤城距离祁山堡约10公里,从上邽到卤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木门道,另一条是铁堂峡道,木门道相对平坦,铁堂狭道却是非常狭窄的谷道,两面都是陡峭的绝壁,但无论选择走哪条路,其连线终点都在上邽和卤城两城之间。

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三岀祁山,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法,派遣大将陈式进攻武都、阴平二郡,自己带兵阻击郭淮的援兵并将郭淮打得大败,蜀汉最后取得了武都、阴平二郡。 蜀汉取得武都后,便控制了这一带的河流西汉水,可以利用西汉水来帮助运送粮草。水运缩短了路线,提高了运量,还能克服蜀道运粮的崎岖难行,使诸葛亮不用再为军粮运送耗费心机,也不用派大量军士沿途护送。

西汉水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也就是上邽)南部的齐寿山,是嘉临江的支流。但西汉水从卤城到上邽这一段上游部分水道狭窄,两岸码头不大,不适合大型船只运输和停靠。所以,水运粮草只能到达祁山堡一带,再往前就只能利用陆路运输了。从地图上来看,卤城和祁山堡时间距离要近得多。诸葛亮此次北伐兵分水、旱两路,旱路走老路祁山道,水路走嘉陵道。水路到达祁山堡后,后勤辎重必须从祁山堡下船转陆路运输,走10公里到达卤城。这10公里的路不算太远,对自己的后勤补给不会造成太大负担,所以,诸葛亮选择这一带作为自己的用兵之地是有道理的。魏军一开始根本没有发现诸葛亮的辎重队伍,就是因为诸葛亮的粮草走了水路。魏军探马在陆地上没有发现蜀汉的辎重队伍,这点出乎司马懿预料,司马懿之前一直以为蜀军粮草不多。

二、司马懿战前谋划和诸葛亮上邽割麦

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的进军路线依然是陇右。蜀军从汉中出发,路过沮县、武兴、下辫,最后至祁山堡。祁山堡是祁山道北上的必经之路,其面积数万平方米,扼守数百米外的西汉水,是魏军的防御重地,由魏将贾嗣和魏平把守。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攻打祁山,只是把它重重包围起来,然后自己率主力跑到了上邽。蜀军围困祁山,一可保护粮草在西汉水的漕运通道。二可围点打援,围住祁山堡而等待司马懿的大军到来。

但司马懿会那么傻吗?坚守不出的“龟缩大法”是司马懿的拿手本领,不到关键时刻,司马懿是不会轻易出兵的。但现在诸葛亮已经让司马懿到了关键时刻,原因在于祁山堡是魏蜀之间的战略要地,如果司马懿不救援,诸葛亮就会以此为基地蚕食陇右,而且祁山魏将被围困,司马懿身为雍凉都督,魏明帝在后方盯着,张郃在旁边监督着,不可能视而不见。但即便这样,司马懿也没有第一时间马上援救,而是在后方基地上邽商讨了半天作战方案。副将张郃提出了分兵的策略,用一部分兵力救祁山,再用一部分兵力驻关陇保护自己的关陇粮道。司马懿却不这么认为,司马懿的意见是,分兵后若你能独当诸葛亮大军,就按你的意见这么做,若不能独当,把兵力分开后会被诸葛亮各个击破的。说的张郃也很没脾气,自己虽然是曹操时代留下来的名将,但往昔的主公曹操经常让诸葛亮整治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凭自己的水平独立作战是诸葛亮的对手吗?于是只好听凭司马懿意见,留下后将军费曜和护军戴凌领四千精兵协助郭淮镇守上邽,自己跟着司马懿带着主力救援祁山,迎战诸葛亮。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的行军路线是从上邽出发,然后进军到隃麋,沿木门道到祁山去。

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在祁山吗?应该不在了,虽然司马懿不敢分兵,但诸葛亮却敢于兵分,诸葛亮事前已经料到司马懿必然要来祁山救援,于是留下王平率领所部继续围攻祁山吸引司马懿。为什么要派王平而不是魏延或者姜维呢?下文再说。诸葛亮亲率主力从祁山出发到上邽,因为上邽只有郭淮的雍州偏军及费曜的四千精兵,兵力相对薄弱,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麦子成熟了,诸葛亮想来收割魏国的麦子,因粮于敌。诸葛亮是怎样从祁山到达上邽的呢?诸葛亮从祁山抵达上邽与司马懿从上邽抵达祁山的行军方向相反,他们在半路上不会面对面碰到吗?应该不会,还是前面地图上介绍的,上邽到卤城能够走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木门道,另一条是铁堂狭道,诸葛亮走的应该是铁堂狭道,因为当时魏蜀两国的优势兵种不同,曹魏占据北方中原,多平原地带,培养起来的主力是野战骑兵,走山路肯定不行。而蜀汉地处四川地区,周围都是秦岭、大巴山等险峻的山脉,附近有大量羌、氐等少数民族,所以,蜀汉的优势是山地作战,主力兵种是山地军,适合走铁堂狭道。并且诸葛亮是在司马懿还犹豫的时候就先敌出兵了,所以在司马懿还走在半路上的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到达了上邽。

接下来,诸葛亮到了上邽后果然击破了郭淮和费曜的守军,然后割完上邽的小麦,至于割走多少,据估计至少割走了二十万斛,足够八万大军一月之用。当司马懿率主力部队正风尘仆仆的赶往祁山时,在半路上就得到诸葛亮在上邽割麦的消息。司马懿老谋深算,就算吃惊也不会写在脸上,而诸将的反应就是“大惊失色”了。

三、上邽-卤城之间的诱敌战

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这时的司马懿有两个作战方案,一是不理诸葛亮,继续解救祁山,二是迎战上邽的诸葛亮。司马懿选择了第二个方案,虽然司马懿的任务是解救祁山,但魏国最大的敌人是诸葛亮,只要击败诸葛亮,祁山不救自解,如果运气好能把诸葛亮生擒,那司马懿可就立下了不世奇功,曹魏从此无忧已。如果去祁山解围的话,那么大军在外,小麦又让诸葛亮抢了,自己将会被诸葛亮断了粮道,所以,司马懿只能回兵来对付诸葛亮。诸葛亮的迂回战术不仅调动魏军取得战略主动权,同时也为祁山那边的王平部队解了围。

司马懿宽慰众将说,诸葛亮平生用兵谨慎,现在肯定没有马上割麦,应该是先修筑营垒自守,然后再割麦子,并表示魏军昼夜不停的行军两日内必能到达,这也是他曾经对付孟达反叛的经验。但事实又一次打了司马懿的脸,诸葛亮不是孟达,当司马懿日夜不停的赶来时,诸葛亮已经割完了麦子,见司马懿来了,急忙“望尘而遁”,率军走了。这是为什么呢?四个字“调敌求战”。但求战不是待在上邽不动,等司马懿大军把你围住了猛K,而是要在运动中先拖垮司马懿的大军。司马懿之前并没有分兵,显然魏军兵力比蜀军具有优势,诸葛亮当然不会和你硬杠,再者上邽是个平原区,利于魏军骑兵野战,诸葛亮也不能以己之短战敌之长。

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诸葛亮一路退却就到了上邽之东。司马懿却认为,我军以双倍的速度行军很疲劳,诸葛亮居然不趁以逸待劳之机来迎战我军,也不敢占据渭水的有利地形来抵御我军,表面看来诸葛亮也是徒有虚名,不懂用兵之道。因为按常理,半渡击之者利,趁敌人半渡击之的成功战法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只要有谋略的将领通常都会这么利用,但号称有“神鬼莫测”之能的诸葛亮却没这么做,肯定不是想不到,而是有阴谋。

但按诸葛亮的理解,司马懿也不是泛泛之辈,甚至不是一般的名将,对付这样的高手,怎么能按照常理出牌呢?于是,司马懿与诸葛亮相遇于上邽之东后,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敛兵依险却不战是另有阴谋,只不过自己还没猜得出来。而诸葛亮的意图就是让司马懿读不懂和猜不透。对付这样一等一的高手,诸葛亮必须突破正常思维,不按常理出牌。这样,在面对诸葛亮据守不战而自己又无法进攻的情况之下,司马懿采取的唯一做法就是列阵待敌,因此在上邽之东这一路上,魏蜀双方干的就是白吃粮食不干活的营生。

诸葛亮一看你不进攻,那我可就要撤了。司马懿见诸葛亮撤了,那我就追上来,看你有什么把戏;诸葛亮一看,就又停了下来等,司马懿呢,也停了下来陪诸葛亮耗着。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诸葛亮在前头逃啊逃,司马懿在背后追啊追,一直追到了祁山以北的卤城,这段时间,司马懿只能跟在诸葛亮后面依依不舍却毫无办法。

四、最后的决战,卤城南北山之战:

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诸葛亮从祁山到上邽,经上邽割麦后又到上邽之东,如今又从上邽之东又回到祁山,兜了个圈子后诸葛亮选择屯兵卤城和王平合兵一处,而司马懿依旧情意绵绵的跟来陪伴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呢,一是确实想割麦子以充军粮,二是司马懿的隐忍是出了名的。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战,必须要先把他的部下的脾气拖毛了。总之,在这一路追击过程中诸葛亮一直把握着调动敌人的战略主动权。

司马懿追随着诸葛亮到了卤城后,继续他的“龟缩大法”,原地安营固守。诸葛亮一看司马懿这么好脾气,就做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举动,命令王平撤去了对祁山的包围。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卤城有南北两座山,两座山的中间还有河水隔断,诸葛亮把军队一分为二,分别背靠南山和北山驻扎,诸葛亮率主力驻在北山,前期围困祁山堡的王平偏师驻扎在南山。这样,蜀军撤围祁山堡,等于是自绝后路,陷入魏军南北两路的包围中。此时蜀军的处境很危险,关键是祁山堡的水运码头被魏军控制,粮道断绝了,只是保留了足够大军饮用的水源。

诸葛亮这一反常举动让司马懿非常不解,如果不是诸葛亮脑子烧坏了,那就还是有阴谋。因此,司马懿自顾自地看诸葛亮表演而无动于衷。司马懿不急,魏军将领急了,张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蜀军和我们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我军要是再不战,会被人家笑话的,再者跟着诸葛亮兜圈子也有一段时间,蜀军军粮缺不缺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的军粮是支撑不住了,不能继续等下去白吃粮食不干活了。

但司马懿在无法确定诸葛亮的意图之前仍然不敢冒然行动,这样下来,魏国诸将开始集体躁动起来了,一直坚守在祁山的魏平、贾嗣公然嘲笑他“畏蜀如虎”,最后发展到“诸将咸请战”的局面。“诸将咸请战”说明魏军有强烈的求战愿望,司马懿也没办法了,终于在五月对卤城的蜀军发起了进攻。

由于蜀军分为南山和北山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都是背山依水而又各自独立组织防御,所以魏军面对的是两个独立的攻坚单位。司马懿也制定了相应的进攻方案,兵分两路,令张郃进攻南山的王平所部,自己率军向诸葛亮的北山进军。

决战开始后,诸葛亮在南山和北山两处的防御部署虽然表面看来并无差别,但两个同时开战的战场的战况却截然不同。王平的部队抵挡住了张郃数万大军对南山的进攻,但诸葛亮却没挡住司马懿的进攻。司马懿进军之后很轻松就攻破了诸葛亮镇守的北山防线。

这让司马懿有点犯迷糊了,在司马懿看来,北山与南山有着同样的背山依水的防御部署,北山与南山应该有着至少同等的防御力,而作为魏军“五子良将”的张郃攻南山王平却屡次不克,而自己攻拔北营却异常轻松,两者的抵御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有一种解释就是蜀军的主力一定在南山,既然蜀军主力在南山,那诸葛亮率领的肯定不是主力,所以才挡不住自己的攻击逃跑了。接着,司马懿抑制不住要生擒诸葛亮,建旷世奇功的诱惑,生擒诸葛亮当然比给张郃帮忙打南山重要多了,所以一路追击。

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这时的诸葛亮一看司马懿带着魏军杀来了,便不慌不忙的命汉军列阵迎战。魏军以骑兵为主,冲击力强;而汉军多为步兵,平地之上难免吃亏。但这次诸葛亮是有备而来。汉军装备的是蒲元刀,三国时期最锋利的大刀,削铁如泥,短兵相接时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再配合上“诸葛连弩”,一下子就杀死魏军一千余人。司马懿吃惊之余,急命魏平、戴陵率领预备队投入战场。就在两军牟足劲厮杀之时,突然霹雳一声震天响,魏延率领一支精兵杀到,直入魏军阵中。司马懿看到形势不对,终于意识到这果然是诸葛亮的主力,看来防守南山的王平才是偏师,我难道又中计了?然而,他撤退的命令还没来得及下达,又是两声巨响,吴班、高翔两路又杀来,将魏军包围起来。汉军如入无人之境,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把魏军分割为几块砍杀。司马懿部和魏平、戴陵、费曜等部失去联系,陷入混乱。经过整整一天恶战,司马懿只和几位高级将领率少数亲兵杀出重围。汉军得到的战利品包括五千副盔甲,三千一百张强弩,以及三千颗魏军军官的人头。

南山张郃一看司马懿败得如此彻底,自己也只好退兵了,让贾嗣、魏平继续退守祁山堡。司马懿遭到重创后,只能和张郃等人合兵一处,从卤城拔营,往北沿木门道败退回上邽。夺回主动权的诸葛亮又顺势重新围困祁山堡,并向北进逼,整个卤城之战就此结束。

然而可惜的是,在卤城大捷后不久。由于天降大雨,李严运粮延误,因为害怕诸葛亮责罚,居然假传圣旨让诸葛亮撤兵。魏延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次北伐形势大好,不应该撤退而前功尽弃。诸葛亮犹豫了一番,还是选择了撤退。然后张郃不服气去追击撤退的诸葛亮,却想不到诸葛亮在木门道设置埋伏,等张郃赶到后万箭齐发,射杀了魏国仅存的五子良将张郃。

五、诸葛亮的秘密武器“无当飞军”:

解析诸葛亮四出祁山之战,上邽-卤城之战大败司马懿的奥秘

诸葛亮的卤城之战有什么奥妙呢?除了诸葛亮料敌于先的智谋,在运动中调动敌军的战术安排和针对司马懿性格特点制定的心理战策略外,最关键的就是和亮剑里云龙兄说的那样“凭的就是司马懿不知道我王平大军的厉害”。最后,我们来解释一下王平率领部队的不同凡响之处:王平率领的部队是三国时期一支著名的山地特种作战部队,名字叫“无当飞军”,这只军队大有来头。

“无当飞军”的存在是司马懿始料不及的。“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七擒孟获”,征服南中后,以南王孟获的蛮夷兵为主建立起来的一支山地战特种部队。这些蛮夷士兵长期生活在西南丛林茂密的高山峻岭中,祖祖辈辈以狩猎为生。恶劣的丛林环境让他们变的特别英勇彪悍,尚武善战,与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不同,这些山地士兵步射技术高超,身披铁甲,在丛山峻岭中行走如履平地,最擅长的是使用毒箭,十分善于山地防守作战。

诸葛亮为了消除日后南中的隐患,也为了增强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在平定南中后就征召当地蛮夷兵加入蜀国政府军,经费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使这些失业军人变成了政府军,成为蛮夷中具备向心力的核心。虽然这些少数民族兄弟兵在孟获的率领下被诸葛亮修理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但要看在什么样的统帅谁手里,为了给这些夷兵以良好的训练管理,诸葛亮委任治军严谨的王平为该军团第一任司令官。王平生性谨严,训练苛刻,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就把这些孟获手里的乌合之众训练成一支山地战劲旅。在蜀汉的历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出祁山,配属马谡战张郃于街亭,马谡失误全军溃败后,多亏王平率“无当飞军”断后,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

此次诸葛亮四出祁山,命令王平率“无当飞军”先是围困由魏将魏平、贾嗣镇守的祁山堡,以吸引司马懿前来营救,诸葛亮则趁机直捣司马懿的老巢上邽。后来诸葛亮回军卤城后,又派王平率“无当飞军”镇守南山。正是因为王平的少数“无当飞军”抵挡住了张郃大军的攻击,才让司马懿误判形势,认为王平的部队才是主力,才放心大胆的前去追击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的主力打的差点全军覆灭,这就是诸葛亮四出祁山获胜的秘密武器,关于“无当飞军”的具体情况日后写文详细介绍。

(文章为艺林话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来源:今日头条
角标
继续阅读(剩余50%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