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PART

整整一百年前的1921年,

在南昌八一公园老卫校的旧址,

留日学医归来的“何焕奎”估计没有想到自己租用的几间民房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后来竟成为【南昌大学】百年家族树的树根。

他更没有想到儿女亲家“卢维周”

1923年在系马桩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日后成为江西财经大学的老祖宗。

两个姻亲家族开创了两个江西最著名的高校。

堪称南昌近代的传奇。

历史永远记住了何焕奎这位老人。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1958年,由“三校合流”的【江西医学院】

也没想到,几十年后,随着南昌城市化的进程,老校址又被城市道路一分为三,就像市中心一个巨大的“三明治”。

先被南京西路分隔成南院和北院。

后来阳明东路开通就又被分隔成了南院、中院和北院。

北院往往被外人称作“金涛花园”,

原来有个月亮湖的中院变成了南昌豪宅的标杆“央央春天”。

拥有一个足球场的南院在周边高楼林立的市中心仿佛是一个独特的孤岛。

百年沧桑的江西医学院,

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景非昔同。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以江西医学院为中心,

加上马路对面遥相呼应的江西中医学院,

从八一桥的省人民医院,儿童医院,一附院、二附院、妇幼保健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省城最好的医疗资源几乎都集中在这条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上。

过去省委、省政府也是分布在这条线上。

干什么事,跟着政府走总没错。

不像1958年大跃进时期,

江西横空出世的江大、江工、共大等大学发展脉络清晰了然。江西医学院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比江西境内的任何一所高校都长。

百年华诞的江西医学院筚路蓝缕走来的沿革、变迁、换名看的老徐眼花缭乱。

除了何焕奎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江西医学院还有两个源头就是建国后的由全国各地军医卫校、军医中学合并重组的【第八军医学校】,以及大名鼎鼎的【国立中正医学院】。

1969年,它还与【江西中医学院】短暂合并,成立了不到三年的【江西医科大学】。

2005年8月,与南昌大学合并。

2014年,学院对内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部,

对外冠名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国立中正医学院

严格来说与江西医学院是“亲戚关系”。

他是民国26年,由史称【赣政十年】的熊式辉“招商引资”过来的。

国立中正医学院当初办学时就定位极高,

目标是建成“南方的协和,绝对的985”。

因为民国时的协和、齐鲁、华西、湘雅医学院都是国外的机构创办的,医学界的爱国之士就想在国内办一所最好的医学院与之匹敌。

当年正值熊式辉督赣,熊主席又类似合肥政府,擅长“抢项目”,借以“中正命名”,把它争取过来,放在南昌开办。

彼时名师云集,人才辈出。

据资料统计:“国立中正医学院涌现了一批杰出校友,如陈灏珠、黄志强、程天民、黎磊石、黎介寿、葛宝丰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烧伤专业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黎鳌从20世纪40年代起一直在该校工作;国际著名科学家牛满江也曾在该校任教。”

中正医学院建国后改为南昌医学院后又几经更名,后来搬迁到重庆,

是现在【陆军医科大学】的前身。

当年全国一盘棋,南昌想留也留不住。

但它临走时,留下了校园(江西医学院的校址)以及陆军173医院,也就是今日江西唯一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的江西一附院的前身。

估计也就是把这个医院以及大批的医疗人员留给了江西医学院,以致于1958年江西医学院正式成立时,卫生部领导传话:“现在你们是中国设备最好的医学院,要多下蛋”。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因为江西医学院这个亲戚特别“牛”,

顺带聊它个小插曲。

国立中正医学院成立之初,

生逢抗战,不得已到处流离搬迁,

当搬迁到贵州的一个县时,校长通过老乡,国军将领刘峙(都是吉安人)的引荐,想觐见老蒋以题赐院训为名拨点银子。

却不料遭到委员长严辞训斥:

“什么院训,礼义廉耻就是所有学校的校训,

你们以我的名字为校名,为什么要迁出江西躲进西南,江西还有地方,你们应该马上搬回去”。

虽同情校长,

抗战时那么多学校四处搬迁,单单他挨训。

但此番训斥却让作为江西人的老徐听的心里热乎乎的。“江西还有地方,你们应该马上搬回去”。

顺带一提的是,【国立中正大学】在抗战后期由于日军最后的疯狂,为了师生的安全,设备的保全,不得已也有搬迁湖南的计划,但此想法一出,江西各界一片哗然,断然不能接受,江西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所国立综合大学,这“卫星放了出去哪能收得回来”。

不光现在,自民国以降,

“一会读书,二会养猪”

的老表们太想有个“985、双一流”的高校了。

如今养猪起家的正邦集团正昂首挺胸向着世界500强的目标高歌猛进,另一个【双胞胎集团】也紧随其后,但江西会读书的孩子往往都考出去“放了卫星,收不回来”。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虽说没有国立中正医学院那样辉煌,

但百年来,江西医学院秉承“德高医精”的办学精神,发扬“严谨、勤奋、团结、创新”的院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

原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的赵白鸽;

尤其是江西医学院78级出了“一窝”杰出校友。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

“非典”源头发现者“管轶”;

著名神经生物学家“梅林”。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PART

一部江西医学院的历史浓缩了江西近现代医学的历史,也是省城许多大医院的历史。

江西近现代西医的“老祖宗”

是被称为“康小姐”的康爱德;

中医名号大的就是“找了姚国美,死了不后悔”的姚国美和他的侄子姚荷生。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康爱德是江西最早的“海龟”,

也是我国第一个留美女学生。

他的行医资历比南昌几代人都熟知的“王阿婆”的婆婆资格还老,属于“天山童姥”。

出身在九江的康爱德人生经历十分传奇。

由于她家里上面还有五个姐姐,请了算命先生说只要有她在,家里就不可能有男孩,父母于是送给邻家做童养媳,但邻家也请了个二百五的算命先生,说她“命犯天狗”,拒不接收,结果又被父母送给了基督教“美以美会”的传教士。

算命的、传教的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也开创了江西“海龟”的历史。

康爱德后来考取了美国常青藤盟校的密歇根大学医学院,1899年,康爱德还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妇女大会”。

她后来在南昌开办了卫理公会南昌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的前身)。

至今省人民医院院史还尊她为“祖奶奶”。

位于南昌站前西路上的第三医院,

解放前也是教会医院,老南昌叫他“法国医院”,一听名字就知道谁开的。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如此的理想情结。

江西医学院的最早的创办者“何焕奎”最初在日本读的其实是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据其女何淑徳的回忆:“他父亲那批考取官费留日的学子到日本本来是作为光绪皇帝基层官僚培养的,但他父亲认为自己做不成官,也不会做官,而学医更为报国,便于1908年考入千叶医科大学

1913年,学成归国的何焕奎先是在南昌筹办豫章医院,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先后成功地做好了“剖腹产”、“腰膜炎”以及摘除子宫肿瘤等外科手术,这在当时江西医学均属首创,甚至是一个医学奇迹。

1929年,再次留学在德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何焕奎回到南昌,着手创建了南昌市立医院,并担任院长。后来何焕奎还担任过江西医专的外科主任和教授,与他之前开创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重新有了交集。

1960年,何焕奎病逝于南昌,终年78岁。

何焕奎有一个日本早稻田大学、千叶医科大学的同学好友“刘之纲”。

堪称我党杰出的“老朋友”。

吉安安福人的“刘之纲”

从日本留学归来在上海创办了申江医院,

二十年代就曾掩护受北洋军阀通缉的陈独秀脱险。解放战争期间,他的申江医院成为民主人士和我党的秘密联络据点,之后他还因为掩护史良、彭文应等民主进步人士而入狱。

建国后他担任过省政协副主席、

江西省卫生厅厅长,并长期担任(一至四届)民革江西省委主委。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PART

八十年代初,省政协召开茶话会,席间交谈甚欢,

同为亲兄弟的三个老人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

“胡献雅、胡献尚、胡献可”三兄弟。

二哥“胡献雅”

在江西美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毋庸置疑,

排行老四的“胡献尚”

是江西医学界外科的权威鼻祖,

排行老五的“胡献可”

是我省医学界眼科的泰斗和创始人。

他们还有一个亲兄弟老三“胡献群”,

早年留学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后去了台湾,官至“国防部”作战参谋次长,中将军衔,退休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一个家族四个亲兄弟如此优秀,

这在近代南昌极为罕见。

他们的老家位于南昌罗家镇的胡惠元村,

胡氏家族与南昌县冈上镇月池熊家都在

近代江西出了大批影响深远的子弟,堪称南昌本土的名门望族。

胡氏三兄弟本可凭着家族在民国江西政界庞大的影响力,谋个显赫的官场职位,但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像胡献雅年仅25岁就出任过江西奉新县县长,26岁转任南昌县县长,仕途一片光明。

但出于对艺术的执着,他决然告别政坛,

终其一生都潜心于艺术和教育,为江西的美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献尚、胡献可也都主动选择医学救国的理想,两人均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

都曾担任过江西医学院的副院长,

胡献尚在解放前就是省立医专学校校长,当选过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

胡献可曾任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历任全国第五、六届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等。

谈起江西医学界的前辈祖师,

绝对不可能绕过这两兄弟。

六十年代初,

“老徐”外公一家从西安搬回南昌,

因为外公的母亲与胡献尚的爱人是亲戚,外公的父亲也是民国初年的日本留学背景,所以老徐的母亲有时会和她的奶奶去胡的家里做客,

当年胡献尚的家是住在现今民德路二附院西边的一栋独立院墅,母亲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他家吃的一顿用脸盆蒸的米粉肉(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还有家里放了一排小凳子,坐着胡献尚的几个孙辈在一起吃饭的场景。

去年的疫情,老徐闲得发慌,

在一位老同志后代的引领下,围着南湖路、北湖边上河东会馆路、环湖路上转了一圈。

老同志后代记忆极好,

他一一帮我介绍了围绕湖边那些青砖黛瓦的深宅大院,甚至有些已经已经拆迁了,他也能清晰的分辨出这是谁家当年住过的地方和位置。

在环湖路靠近民德路附近一栋老别墅旁,

老同志后代告诉我,这是建国初期卫生厅厅长,江西医学院党委第一书记、院长许德的家。

许德早在红军井冈山时期就是医疗队长。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像许德一样,医学院早期领导里有几个都是军医出身的老革命。

长期担任省卫生厅、医学院主要领导职务,

文革后的党委书记兼院长的杨锡光就是军医出身的老红军。长征时他还负责照顾过邓颖超、贺子珍等人的医护工作。长征结束后他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战败后,他只身一人顺着电线杆走,寻找部队,后回到延安担任中央医院的中医科主任、枣园中央机关的医务所所长,也是位资格极老的老革命。

江西医学院早期还有位女院长“乐峰”,是正宗的南昌人,她在延安时期就在中央医院工作。

乐峰的“爱人”就是的原省委书记处书记的老同志刘瑞森。文革期间两派相争:“是支持大地主还是保老长工”中的那个所谓大地主出身。

刘瑞森身材魁梧,仪表堂堂,

一幅标准“北方大汉”的形象。

看过孔夫子网上一些老资料,记录了些他与群众代表的对话,颇感这位曾就读北平燕京大学经济学系的老革命讲话旗帜鲜明,干脆磊落。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江西医学院的名誉院长的“孟宪荩”

可以说是江西医学院工作时间最长的元老,

他也是留学日本的医学博士,与胡献尚一样是民国期间的部评教授,解放后也是江西为数不多的二级教授。

解放前他就一直担任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教授、校长,后长期担任江西医学院教授、副院长。文革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医学界骨科的权威泰斗。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PART

文革岁月,医学院由于地处南昌的市中心,交通便捷、消息灵通,曾经涌现了不少的时代弄潮人物,那时校园到处贴满的大字报,也成为南昌各派组织和市民观看评论的“网红打卡点”。

在那个全国都向“工农兵”学习的年代,

先后有两批军宣队、进驻江西医学院;

前后也有由江拖工人以及南柴工人组织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

1970年2月,根据省革委会的统一部署,

江西医大校址由南昌下迁到吉安市郊区青原山区原康复医院(精神病院)和青原古寺,实行面向农村开门办学。

历史真会开玩笑,

在那个知识分子最不吃香的特殊年代,

神奇的吉安却又鬼使神差般地续上了它千年厚重的庐陵文脉。

因为当年的江西师大也搬迁到吉安,

并以其为主体,并入江西大学下放的文科专业以及江西教育学院,在共大拿山分校旧址重办井冈山大学。

联想到抗战,也是在吉安,

在它下面的的泰和县,诞生了著名的国立中正大学,浙江大学也曾搬迁在此办学。

吉安、泰和、安福(近代出了许多历史名人),

不得不说,名字真的很重要。

江西医学院下迁后,

学校南院校舍拨给福州军区空军医院,原教学大楼改修成病房;北院拨给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同在省城的江西大学校园已是空八军的军部,

江西工学院变成了南昌针织总厂,

师大最悲催,操场种上了水稻,教学楼变成了几十个单位瓜分的车间工厂。

与此同时,江西医学院的两个附属医院

相继与学院脱钩,划归南昌市管辖。原学院在两个附属医院教学编制的临床教师,全部脱钩,归属于南昌市卫生部门。

一附院改为“南昌市第一医院”,

原一附院的门诊部拨给南昌市急救站。

二附院改为“南昌市第二医院”,

并在南昌市湾里区耗资100余万元兴建了一所500多张床位的湾里医院。

偌大的江西医学院被分拆的七零八落。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PART

医学院虽是高校,

但由于专业和职业联系紧密,与其它高校不同的是,子承父业的情况很普遍。

这颇有些类似过去铁路、邮政、电力电系统和南昌许多大厂的子弟世袭。所以南昌各个大医院,医学院子弟特别多。

医学院还有个特殊性还有就是它的师资力量很多也是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因此很多省城名医即是教授又是主任医师,两边挂帅。

由于本身就强调“救死扶伤”的专业特殊性,学制五年的医学院,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所学的课程特别庞杂,所以医学院的学风一直相对其它高校要认真踏实的多。

在老徐读书的年代,

有个耳熟能详的顺口溜就是:

“江大伪君子、江工二流子、

师大舞棍子、财大情种子,

农大土包子,到了医学院就是书呆子”。

玩笑归玩笑,

但“书呆子”其实是对医学院学生最好的褒奖。

过去“老三篇”的第一篇就是【纪念白求恩】,原来医学院的南院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白求恩”的全身雕塑,但现在白求恩的雕像已经变成花坛。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还记得九十年代前,

南院沿福州路还是红麻石砌筑的围墙,旁边种了些夹竹桃。后来南巡讲话后,各个单位都强调胆子要大点,步子更快点,高校也不例外,开始大搞三产,破墙做店面,社会开始崇尚“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放在自己口袋里”作为能人的标志。

记忆中紧挨福州路的医学院游泳池过去每到夏天就是老城区孩子“下饺子般”游泳的乐园。

“我昨天又在远东恰的饭”,

当年这条街上名噪一时的“远东大酒店”曾是老南昌人能进去吃一顿都值得吹嘘的高档场所。

“阴险点的”,嘴上虽不说,却总喜欢在闲聊中,不经意地掏出一包远东大酒店的餐巾纸,借此希望引起别人艳羡的目光。

江西医学院的百年沧桑

PART

网上经常有人吐槽江西结婚彩礼贵。

可江西医学院并到南昌大学却是“陪嫁丰厚”。

先是把南昌大学的历史渊源追溯到了百年华诞,再就是市中心的土地资源,几大门庭若市的附属医院,排队抢着交钱的现金流。

就连现在南昌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也做了很大的贡献。

现今一附院的烧伤科、消化内科、呼吸科;

二附院的心血管科、眼科都是全国排名靠前或者有影响的重点学科。

尤其是过去都是在街上摆摊,

和剃头师傅一样地位的牙医,现在却是南昌大学近年来分数最高的专业。

今年的两会期间,

江西的人大代表以代表团名义集体向大会提出建议,恳请将南昌大学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行列。“十四五”期间,江西将举全省之力建设南昌大学,省财政统筹不少于30亿的建设资金,专项支持南昌大学“双一流”建设。

赣鄱儿女这是急了。

不是妄自菲薄,客观来说,

就江西目前在全国的经济排名,

以及非“京津冀”、不属“长三角”、远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地位,南昌大学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学颇有些勉为其难。

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只惟其笃行,方显担当。

可说归说,唱归唱,老徐至今想不通:

南昌目前已开通的三条地铁线路,

在有着近5、6万学生教职工的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居然没有站点开设,未来的线路也好像只是通过,也无直达站点的确定。

更不要说前些年南昌大学想在湾里为教工谋点福利,“板上钉钉”的事,却终究“文化的魅力”抵不过地产商“资本的力量”。

窗外春雷滚动,万物复苏。

老徐却只能披着斗笠,

敲着键盘,一声叹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来源:今日头条
角标
继续阅读(剩余50%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