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危机-谈鸡

#冬日美食季#回想九十年代中国的农村,鸡在田间地头到处跑,早上三四点,年轻的公鸡们在学习打鸣,白天追小孩,啄猫斗狗,简直是村里一霸!而母鸡们悠闲的四处晃荡,时不时的从窝里传出“咯咯咯”的报功,早已等候一边的小毛孩伸手一摸,一个温热的鸡蛋被拿去换冰棍了。到了夏天的晚上,门口的树上,鸡们早就在高高矮矮的粗枝桠上排成排蹲着,时不时有被挤到边上的鸡扑棱着翅膀重新找回平衡,没学会上树的年轻鸡们努力学习如何借着主人给支的一根木棍飞上树去。到了年底,大人们准备杀鸡,孩子们满院子跑着追鸡,那两条小短腿的鸡愣是跑的飞快,好不容易围追堵截的抓到了那只大公鸡,临下刀的时候,孩子们却抹泪舍不得了,看着自己喂了一年的鸡,怎么也不忍心杀了吃肉。这样的画面,也许在部分农村还能看到,但对于大部分城里的孩子,对鸡的具体认识,只停留在鸡蛋有营养要多吃,麦当劳的炸鸡好吃但妈妈说是垃圾食品。要说当今地球上按数量来说,最成功的物种不是人类,而是鸡!全球至少有两百亿只鸡存活,是人类的三倍多!但是这些鸡从破壳而出,到变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大概也就是一个半月的时间。那现在的鸡是如何从需要养一年到现在的一个半月就快速变肥了呢?作者在本书中给出了答案:抗生素!平时人们说鸡不能多吃,养鸡场给鸡打激素,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其实不是激素,而是抗生素,那抗生素咋就变成了“肥鸡丸”呢?这个“肥鸡丸”催生的鸡吃下去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呢?查有关数据,全世界生产的抗生素有一半是由养殖业所消耗,在美国,更是高达80%的抗生素用于养殖业。近两个世纪人口呈指数增长,没有陷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在拜工业化所赐。工业化养鸡,每只鸡从生出就只能圈在一个小笼子里,除了蹲坐在自己的粪便里等着变成一堆肥肉,就什么也没有了,没有扑闪翅膀,没有虫子可啄,没有草根可刨,而公鸡更惨,大部分公鸡直接就成了饲料。在这样的环境下,鸡的免疫系统脆弱不堪,极易感染生病。那么人类近二百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抗生素闪亮登场,有了它,鸡可以活到被 屠宰的那一天,并且可以加速生长;有了它,细菌被抑制,鸡肉在自然条件下的保质期可以长达一两周。这样的速生鸡,再也没有了小时候吃到嘴里的感觉,鸡的一生,只是一个工具,连家禽都不算了,因为它没有家的属性了。除了人道主义上对“鸡生”的怜悯外,抗生素对人类带来的什么影响呢?真正有影响并不是抗生素本身,而是由于出现耐药性的抗生菌。食物的高温加热,使抗生素大部分都分解掉了,但是这些有着很强耐药性的抗生菌却进入了生态系统,成为新的威胁人类生存的致命杀手。想想在抗生素发明之前的人类世界,轻微的外伤都可能是致命的,面对细菌感染,人类束手无策,放血、水蛭吸血、水银灭菌,是人们所能想到的方法。美国的国父-华盛顿,就因为一场重感冒,被放血至死。可想而知,抗生素在我们对抗因为细菌引起的疾病时,其价值无可估量。而病毒是引起人类疾病的另外一大杀手,可惜至今,人类并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对抗病素的方法,唯一的方案就是接种疫苗,想想新冠我们就知道,假如当滥用抗生素引起一场因为超级耐药细菌感染的大面积流行传染病时,人类将处于何种境地!可是,不用抗生素,就意味着放弃工业化养殖,那人类的餐桌上将是另一场危机……何解??这就是自然选择规律的神力——你强行扭转它,就必然在另一个难以预知的地方遭到反噬。规律总会复归,但过程却是惨痛的。人与禽类的种群数量比不应该是如此。换句话说,不应该这么多人都能吃上廉价肉。一定要这样做的话,耐药菌感染与就行就是代价。

内容来源:今日头条
角标
继续阅读(剩余50%
我要举报